初二 《死海不死》《“死海”印象》比较阅读
同写死海 旨趣相异
白水
[精段]
甲: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乙:其实,“死海”是个长方形的内陆咸水湖。它的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青海湖的1/4.然而,死海之水却比青海湖水咸多了。我在岸边捡起一块玉石般的小卵石用舌尖舔了舔,着实苦不堪言。死海中的含盐量是一般海水的八九倍,所以这里没有任何生物,连水鸟也不敢在这个没有任何出水口的盐湖小憩片刻。这大概便是“死海”一名的缘由吧。�
相传1200年前,围攻耶路撒冷的罗马统帅狄杜把几个处以死型的战俘戴上镣铐投入死海。不料,他们非但没有深入水中,反被波浪屡次送回岸边。罗马统帅以为是神灵在保佑战俘,于是把他们全部释放了。�
[巧读引说]�
这里选了甲乙两个语段,甲段出自《死海不死》,乙段出自刘京山先生的《“死海”印象》。每个语段都是由两个自然节组成的。这种阅读,属于比较性阅读,而比较的关键又是存同求异,或者存异求同,或者同异并求,一般要有所侧重。这两个语段,都以说明为主,对象都是死海,都运用了列数字和引用传说的方法,都说明了死海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都运用了逻辑顺序。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结构上,甲段是先介绍传说,后阐释死海的成因;乙段正好与此相反。再加在成因的介绍上,甲段作者超出文字之外,作纯客观的说明;乙段作者进入文中,有一定的情感渗透。可见,同一对象,即使都用同一表达方式,作者不同,立意不同写法也就有了区别。�
[阅读训练]�
1.甲乙两段文字都有用“其实”打头的语段,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着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大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数字说明,其不同点在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没有直接说死海有多大面积,乙文则说“1049平方公里”,而《辞海》上说“约1000平方公里”,它们是否矛盾?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采用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顺序,构成________________关系,但具体情形不同,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引用传说的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轻微转折 确实,的确,表示有很大可能性
2.甲文只有长度数,比较单一;乙文既有面积数,还有分数和倍数,形式多样
3.不矛盾,甲文可把长与宽相乘,乙文是确数,《辞海》中是约数,说法是一致的
4.逻辑 因果 先果后因 先因后果 为了增加说明的色彩,使之生动有趣。
《初二 《死海不死》《“死海”印象》比较阅读》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10501/
已有101+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