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材料作文应考突破指导
[指导篇]
在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传统的材料作文已越来越少。以2002年为例,在笔者掌握的41个中考作文题中,供料作文为7个,其中包括续写、改写、读后感3个。而且没有单独考材料作文的,均为多题选作形式。这样看来,材料作文在中考中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减小,但作为一种典型的命题形式,供料作文仍会在中考中继续存在。因而,临考仍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先看两个典型材料作文文题。题一:阅读下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材料:大兴安岭火灾过后,火林带仅剩下一棵棵烤得焦黑的光树干,它们已被一些林业专家判了死刑。谁料到,焦黑的树干第二年春天又全部绽出新芽。世间的一切生命都无法拒绝挫折和痛苦的造访。但是,只要我们用笑脸来迎接挫折,用勇气来对付不幸,就一定能在风雨过后见到彩虹。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能出现校名和师生的真实姓名。(2001年贵州省中考作文题)。题二:阅读下面材料,可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位著名作家在《开学致词》中对学生和家长说: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怀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假如老师装作知晓一切的人,那你们就宽恕他!但不要相信他!假如他承认自己的缺陷,那你们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们爱戴的……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这些书是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来的,旧的又是从老的那里抄来的,老的又是从更老的那里抄来的……亲爱的孩子们,假如你们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的话,请问问你们的父母!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们有什么不了解的话,请问问你们的孩子!(2002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题)
以上两个文题代表了当前中考材料作文的两种模式。其共同点是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作。不同点是题一的材料是单一性的,较为简单。题二则可以提炼出多个论题,且论题隐藏较深,审题难度较大。在具体写作中,可按以下方法操作: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写作任务。写材料作文必须注意题干的要求,如题一,虽然观点是唯一的(正确面对挫折与不幸),但题干中明确要求要“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所以文中“我”的地位必须突出。题二则必须注意“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这一要求,不要对材料中的观点一一逐个论述,只论其一即可。2、吃透材料含义,提炼写作论点。这一点是写作的关键,要读懂材料,首先要对材料反复研读,读懂材料含义,其次要注意通过现象把握本质,从中挖出论点。有些文题常在材料的最后一句暗示论点,因此可适当关注结尾句。如题一文末一句便是揭示材料本质的句子,吃透了这一句,作文就好写了。而题二中每一节都暗含了一个论点,临考时你可能不一定把几个论点完全把握,但只要你明白了一个论点,作文也是可以完成的。此题第一节是谈要拥有童心;第二节是谈什么值得尊重;第三节是谈要敢于否定权威,树立自信;第四节则谈父母子女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几个论点哪一个你感受最深就写哪一个。3、联系实际,巧妙用材。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都要联系实际,这个“实际”主要立足于自我,以“我”或“我身边的事物”为中心,这样才能写出实感。此外,题目材料一定要用,否则有离题之嫌,具体写作时,材料可作为“引子”引出论点;材料也可以作为论据论证观点;材料还可以画龙点睛、突出论点。
以上所谈针对议论文的多些,若写记叙文,则需注意,所叙之事一定要体现材料的主旨。如题一,就应以“笑对挫折,以勇气对付不幸”为中心,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耳闻目睹的事为材料,集中笔墨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进行描写。如题二, 则可从中任选一个角度,或以“尊重”为中心,或以“爱戴”为中心,或以“理解”为中心,或以“保持童心”为中心,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加以叙述。并加以简短而适当的抒情议论就能写出情感真挚而又切合题意的好文章。若写散文,基本要求也是一样的。无论怎样写,都必须围绕材料的中心,决不能脱离材料题旨随意下笔。
[满分作文精评]
文一:
生命需要顽强
贵阳一考生
生命看似十分脆弱。手轻轻一折,花草就会凋零枯萎了;脚轻轻一踩,蚂蚁就粉身碎骨了;武器随便一挥,人或动物就很快死亡了……生命是如此的弱不禁风。[开头不俗,欲说生命顽强,先说生命脆弱,三个排比句所举情形均是来自我们身边,说服力强。三句中用词精当,“一折”“一踩”“一挥”准确细致]可是,大自然的另一番景象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大兴安岭火灾后,火林带剩下一棵棵烤得焦黑的光树干,一些林业专家判了它们死刑。但谁知,来年春天,焦黑的树干都绽出了新芽。[“可是”一词用得好,笔锋陡转,引出材料。这种引材料方法不拘束,不枯躁,且与前文形成对照,使读者不知不觉中紧随了作者的思路。材料的运用巧妙之极,这种对比方法的使用较之那种开头即迫不及待地抛出材料的做法高明百倍,此法值得借鉴。]
被折断的花草剩余的部分还可以继续生长,甚至开出更绚丽的花朵,被踩死的蚂蚁的后代仍生息和繁衍;战死疆场的英难,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被继承发扬,生命得到了延续;火灾过后,焦黑的树干又绽出了新芽……[这四句显出小作者的聪明了。句式变化不大,但内容却大不相同,与开头三句形成了又一层对照,暗示了生命的顽强。突出了文章之主旨。“更”“仍”“虽”“绽”四个词写出了精气神。]“你可以毁灭他,但不能消灭他的精神和意志。”海明威的话诠释了这一切。[这一句很重要,概括出了材料的本质。加之出自大文豪海明威之口,自然增添了许多的力量。知道且能准确地运用名人名言,小作者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这一段承上一段之文脉 ,深化一层,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世间的开发生命都无法摆脱挫折和痛苦的遭遇,然而若能正确对待挫折和痛苦,信念不倒,往往又可获得“新生。”[辩证地分析了生命与挫折,确立了“高度”,为下面例证奠定了基础。]清末明初,京剧界有三位名演员命运十分不幸,一个是跛子,一个是瞎子,一个是哑巴。然而,他们坚忍不拔,勤学苦练,在艺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为当时誉满南北的名伶,被称为梨园“三怪”。[这一例典型,给人以强烈的震憾。叙述简炼,概括得当。此例显示了小作者的开阔视野,且避免了俗套。]盲聋哑女海伦·凯勒一出生就患有许多残疾,曾濒临死亡和绝望的她,在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后,顽强地活了下来,并学会了几国语言。成为世界著名的女作家。[这一例选取外国典型事例,以突出“生命需要顽强”的广泛性。但此段稍有缺憾,那就是结尾处应有简短的理性分析才好。事例是提出来了,但“论”的力度不够,议论文必须重视理论分析,这正是许多同学写议论文的通病。应加以注意。]
然而,现在却有人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和痛苦,一次失败,一个责难,一度失意……都会令他们胆怯、悲哀、绝望,甚至轻生。[过渡的好,宕开一笔,承上启下,联系实际。]电视报道:一个小学生因被老师留下完成作业而上吊自尽;一些大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自寻短见;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就因作弊被老师发现,觉得对不起拿卷子给她抄的同学而服毒自杀……[三个来自身边的事例从反面树立了典型,与上文两个正面典型形成了对比,论证效果好。]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我们这一代人如此的脆弱,怎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大任?[两个问句,引人深思,加深了文意。]
当乌云布满天空之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想到的是“ 早光向日金鳞开”。[巧妙地引用两句名诗活画了两种人生观,给读者以启发。]不经历一番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我们只有笑对人生中的挫折,顽强地鼓起勇气生存,才能让生命显出辉煌![结尾化用歌词,点明题旨,结尾有力,耐人寻味。]
[总评]这篇文章成功的根源在于对材料的把握与运用恰当准确。文章标题《生命需要顽强》一目了然地亮明了观点。第一段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出材料,显示出了作者灵活的思维。文中主体部分论据选得好,典型,有冲击力,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联系现实生活选例精当,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加之文章语言精练,用词精当而富变化,句式整散结合,且引用诗文名句以增文采,使全文充满了激情。理说得透,说得有力。虽然个别地方尚有不足,考场之中能写成这样,实属不易,得满分,理所当然。
文二:
难忘的一课
吉林一考生
那是两年前的一堂语文课。[开头简洁,将视角引向过去。]
“这节课老师就讲到这里,看看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从语言描写入手,切入角度把握的好,老师的话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在下课铃响起的前五分钟结束了,[“精彩”一词用得准确。]王老师像往常一样利用这五分钟解答同学们自由提出的问题。“老师,……”一位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A举起了右手。[波澜初起。记叙文写作最讲究曲折动人。情节应注意波澜起伏。]现在我已记不清当时他提的是什么问题了,印象中觉得那个问题很独特,又与刚讲完的课文有关,所以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等着他给我们答案。[不写具体问题,很好,因为文章的重心不在这里。“目不转睛”一词用得准确,反映了同学们对“问题”的重视和渴望得到解答的心情。]但是,面对A提出的问题,王老师似乎并不轻松,他低下头,紧锁眉头,思索着……[转的好,波澜再起,同学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简短的神态描写准确地刻画了王老师此时的心情——很想给同学们一个完美的答案,却又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叮铃……”,下课的铃声响了。[情节安排很紧凑,响亮的铃声使得老师不得不做出选择。]王老师抬起头看着我们,终于吐出了几个字:“这个……我不知道。”[老师的话,看似平淡,实则字字千钧,震人心魄,一位优秀的老师能做出这样的回答,其高尚的品德尽显无遗。]
全班同学一下子怔住了,[生动地再现了生活,同学们的反应从侧面衬托了老师。]他可是授课教师中最优秀的一个,同学们都很崇拜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随便敷衍几句,我们也一定不会怀疑,他也不会有这丢面子的一幕。[细写同学们此时的心态,合情合理。]
教室里鸦雀无声,[照应上段第一句]王老师红着脸说:“噢,对不起同学们,我回去再查一查,明天给大家答案。”A也红着脸站起来,尴尬地说:“老师,我是瞎问的,说不准这个问题本身就有毛病。”[两个“红着脸”写得好,第一个“红着脸”写出了老师惭愧的心理,第二个“红着脸”则写出了学生A尴尬的心理。]王老师微微一笑,紧接着严肃地说:“不,你提的很好,这个问题的确是我应该注意的而没注意到了。你不要为顾及老师的面子说谎,面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们学到准确的知识,所以,作为老师,就必须诚实。下课!”[这一段师生间的对话写得较为细致,突出了老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美德。这正暗合了文题所供材料的第二节的内涵。准确地把握了考题要求。]
同学们用敬佩的目光送着王老师离开教室。[正面写同学们的反应,突出“敬佩”二字。]王老师是值得我们爱戴的,因为在这难忘的一课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以简短的抒情议论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题。写出了这一课让人“难忘”的原因。]
[总评]这是一篇初读稍觉平淡。细思令人赞叹的考场佳作。
文章准确地把握了材料的要求,选取其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小作者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值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材料吃得透,内涵挖掘得深。这正是材料作文成功的基础。
在故事的叙述中,小作者选择了平和质朴的语言,并不极力堆积华丽的词藻,而是依靠精当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这种写法实乃考场记叙文写作的法门。在描写中,人物的高大形象树立起来了。另一方面,小作者很懂得讲故事的技巧,所谓“文贵曲折”,这个小故事从“学生提出问题”到“老师为难”再到“老师承认缺陷”而后“学生解围”最后“老师勇敢面对”,可谓一波三折。在曲折动人的故事中,鲜明的主题树立起来了。此外,文章材料详略安排得当。“学生提出问题”是个引子,所以文中略写,一笔带过,而“老师回答问题”才是体现老师性格的地方,所以细描细画。
总之,这篇作文无论是对材料的把握,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做得很好,夺取满分,理所应当。
[模拟试题]
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郑板桥老来得子,非常喜欢。他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命,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儿子请教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满心高兴端来,郑已断气,儿子跪哭床边,发现茶几上有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
注意:要紧扣材料说出体会,联系实际谈出感想。
[思路提示]写读后感,一要重视读,要读出材料的内涵。要明白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二要从材料出发写出自己的感受。此题材料的内容是清楚的,文末郑板桥的字条可视为材料的中心,写作时应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来谈感受。同时要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具体、谈生动。笔墨要集中,千万不要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弄得全文没有中心,杂乱无序,一篇读后感六七百字,谈透一两点感受即可。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图中这位“大眼睛”姑娘名叫苏明娟。1991年,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的贫困学生中为“大眼睛”苏明娟拍下了张著名的照片《我要读书》。从此,这个8岁的小女孩明亮的“大眼睛”和渴望求学的目光和希望工程联在了一起,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象征。在此后的11年间,苏明娟依靠着希望工程的捐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于2002年跨进了安徽大学。成为大学生的苏明娟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学业。于是致信中国青少年基金会,诚恳地要求退出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对她的捐助计划,希望将这金钱用在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身上。
提示: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适时拒绝帮助是督促自己上进的有效方法。接受帮助和适时拒绝帮助,哪一种更利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呢?
1、认真观察图片,结合材料内容,发挥想象,以《我要读书》为题,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苏明娟当年渴望得到帮助、继续读书的心理。150字左右。
2、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思路提示]题1较为简单,就是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注意两点,一是要用第一人称,二是要写细致,要写出“我”要读书的强烈愿望。题2的思路在材料的提示中已有,材料最后一句是重点,写作时,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关键是要把握好问题的关键,无论怎样选择都要突出“哪一种更有利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这一问题。此外,材料只是个例子,不要只抓住材料不放,应该由此谈开去,要放得开,收得拢。力求谈深刻,谈出道理来。
三、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同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上面这则寓言便是“滥竽充数”。后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其实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并非只是如此。想想看,东郭先生为什么要充数呢?有那么多人为什么他能充数而不被发现呢?……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2、将上面寓言扩写成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3、发挥想象,续写“滥竽充数”,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要写出新意。
以上三题请任选其一。
[思路提示]题1的写作不要拘泥于传统看法,材料提示中已指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启示,寓言中宣王、缗王、南郭处士、其它吹竽者构成了六种人物关系。即宣王、缗王分别与南郭处士、其他吹竽者;南郭处士与其他吹竽者;宣王与缗王。任何一个方面的人物,都可以作为议论对象或切入点,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况作参照,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得出种种有益的启示。题2是扩写,扩写时要注意用各处描写方法塑造南郭处士、宣王、缗王等几个主要人物。同时要注意适当借助想像设计一两个小情节,使故事更曲折些。文中还应有揭示主题性的议论性的句子,以突出主题。题3是续写,从本题说,其实就是故事新编。因而构思上要下功夫,要打破原有故事,大胆联系现实,创新写作。但要注意,无论怎样写都不能胡编。
2、根据漫画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1)请按顺序为上面四幅画写画意说明,200字左右。
(2)根据漫画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思路提示]题(1)为说明文,只要把画面内容说清即可,由于是连环画,所以层次是清楚的,语言要尽量简洁。题(2)可写成记叙文,那样的话就必须用第一人称。以“我”(即画中的“儿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以此将爸爸的言行举止形象传神地写出来。此题也可写成议论文,可从漫画画意入手,确立论点,可从漫画题目“厚此薄彼”立意,谈谈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唯“成绩”是举的误区。
五、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3年春节晚会上,小品《足疗》、歌曲《让爱住我家》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对此,两个作品的创作者谈了自己感受。
黄宏: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作为我本人来讲,还真就是两个女性给我洗过脚。小的时候,我妈给我洗脚,现在是我老婆给我洗脚。小品的结尾我还加了一句台词:“将来呢,咱孩子可能还给你洗脚。”实际上,这个简单的台词里面,贯穿着中国人的家风,乃至民族的民风。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代人,有多少人给父母尽过这个孝。可能洗脚这个举动并不大,但是它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
麦玮婷:《让爱住我家》是我写的词,我先生谱的曲。多年来,我们夫妻一直很想出一首体现家庭温馨和乐方面的作品。我们愿意把这个作品传递给大家,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爱和家庭中的相互体谅,希望这首歌能成为大家爱的动力。
要求:读了上面两则材料,请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提示]这个题目的材料主旨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一谈的“孝”,材料二谈的是“爱”,都是我们生活中体会较深的内容,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材料写作的要求已近似于话题作文,所以写作难度不大,主要把握一点:写出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作文材料库]
*看一看感人的美好品德
一、本杰明·古根海姆在“泰坦尼克号”上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他把自己的救生衣让给了一位女乘客,然后系上白色领结,穿好燕尾服,这样,他便可以“像个绅士般”从容赴死。
二、1912年,在罗伯特·斯科特那次注定要倒霉的南极探险中,劳伦斯·奥茨船长被冻坏了腿。为了不耽误同伴们从极地舍命往回跋涉,一天晚上,他走到帐篷口,留下话:“我出去一下,可能要一阵子。”随即在暴风雪中走向死神。
三、网球选手马茨·维兰德在1982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半决赛中的表现让人称赞。在比赛末,对手的一个击球被判出界,维兰德走到裁判面前说:“我不能这样赢,那是个好球。”那个球重赛,维兰德赢得堂堂正正。
*想一想生活中令人深思的现象
四、不久前,北京十名出租汽车公司的“文明标兵”司机为回报社会,开着红色富康车在四环路以内免费送乘客,却发现在公共汽车站侯车的乘客宁愿等车,谁也不上“免费出租车”。无论是提着大袋小袋商品的、等不及公共汽车的,还是携妻带子的、接送女友的,全都用怪异的目光审视着这些贴着“回报社会,全天免费”红色横幅的出租车,一边议论一边走开,到旁边去打车。
为什么这些善举义举非但没能获得欢迎和赞扬,反而招致疑虑的目光?
原因之一应该是人们多患“信任恐惧症”,由于占小便宜而吃大亏的事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耳濡目染之下,一个“免费乘车”的“馅儿饼”掉在眼前,自然不敢伸手去接。这也表明诸如此类的义举太少了,才使得一些人感觉有点儿不习惯。
五、2002年10月,北京环卫部门投入近两千多人次忙碌在天安门广场上,为了清除“黄金周”里游客留在这里的60多万块口香糖残渣。目前,清洗口香糖用的是能将其溶解的一种专用清洗剂,但须从国外进口,一吨15万元。据推算,清除一块口香糖至少需花费1.1元。口香糖已经成了一种公害。公害不仅只有口香糖。同样是在天安门广场,国庆节那天,到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的人多达数万。可升旗仪式结束,人群逐渐散去后,原本洁净的地面,竟然撒满了垃圾。其中竟然还有许多小国旗。
在天安门广场,60多万块口香糖说明,起码有50万以上的人乱扔、乱吐东西,明明是千里迢迢地去看升国旗,去体验爱国主义,为什么我们大处明白,却在乱吐口香糖、乱扔垃圾这种“小处”糊涂呢?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国力强盛,国运日隆,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某些中国人的素质,尚未有长足提高,经济发展之时,陋习恶俗不改,也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说一说人生该怎样度过
六、我们一向主张,当你设定一个目标时,必须先在心里想象自己实现目标时的情境,描绘出一幅成功的景象,并随时将那幅景象摆在脑海中。如此,总有一天你的愿望就会变成现实。
我曾经看过一幅海报,令我印象极深。海报上面分别画着一个蚕茧、一条毛毛虫和一只蝴蝶。底下则是一行文字,写着:“选择——同样是一生,你愿意当哪一种?一条虫,一个茧?还是飞上枝头的蝴蝶?只要你想做,你就能做到!”
七、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也使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灵原有的氤氲馨香。
因此,佛陀说:一个人战胜一千个敌人一千次,远不及他战胜自己一次!
八、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挑剔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吹毛求疵谴责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争论反抗
一个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忧虑害怕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怜悯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自哀自怨
一个孩子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贪得无厌
一个孩子在充满耻辱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自觉有罪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有耐心
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自信
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赏识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爱惜自己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接受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爱惜这个世界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一个孩子在充满分享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慷慨
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实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正义真理
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信任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热爱人生
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宁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平安
九、人民艺术家老舍老生怀念母亲时说过如下的一段话:“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很大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背一背充满真情挚爱的诗句
十、一位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家道:“其实,这座塑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了而已。”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塑,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十一、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 青
朱先树 讲解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十二、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中考材料作文应考突破指导》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14052/
已有101+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