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腮腺炎的症状和体征
腮腺炎在人口稠密地区可发生局部流行,但当大量易感者集中的时候,也可发生大流行。腮腺炎的传染性低于麻疹和水痘。冬末初春是发病高峰季节。虽然腮腺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最多的是5~10岁儿童,2岁以下少见,1岁以内一般有免疫力。约25%~30%的病例临床表现不明显。
症状和体征
潜伏期14~24日,前驱期症状有畏寒,头痛,厌食,不适,在尚未见有唾液腺肿胀之前,可有轻度至中度发热,并持续约12~24小时。轻症患者可无前驱症状。
腮腺炎最早的症状是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尤其是吞咽酸性液体如醋或柠檬汁时。在腮腺或其他受累唾液腺表面处有明显的压痛。随着腮腺炎进展,体温升至39。5~40℃。到第2天腮腺肿胀达最大程度并引起超过腮腺范围(耳前和耳下)的组织水肿。大多数病例双侧腮腺受侵犯。
偶尔颌下和舌下腺也肿胀,单单有颌下或舌下腺肿胀非常罕见。这些病例常有颌下颈部肿胀。颌下腺受累时,可能发生胸骨上水肿。受累唾液腺的口腔内导管口"凸起",并有轻度充血。唾液腺区域的皮肤紧张发亮。在24~72小时发热期间受累的唾液腺触痛剧烈。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但多数有轻度白细胞减少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并发症
睾丸炎或卵巢炎:青春期后男性病人,约有20%发生睾丸炎,通常是单侧性。有些病人事后发生睾丸萎缩,但因此而导致不育者极为罕见:激素功能不受影响。女性生殖腺受累(卵巢炎)很少发现,极少有疼痛,未发现与后来的不孕有关。
脑膜脑炎: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常表现为头痛,颈强直,脑脊液细胞增多,发生于1%~10%患者中;脑脊液糖往往正常,但偶尔减低至1。1~2。2mmol/L,酷似细菌性脑膜炎。1/1000~1/5000的病人发生比较严重的脑炎体征,起病时突然出现昏睡,甚至昏迷或惊厥。中枢神经系统腮腺炎病毒感染中约有30%并无腮腺炎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多数病例预后良好,虽然可能留有永久性后遗症,例如单侧(很少双侧)神经性耳聋或面瘫,但总的来说预后比麻疹脑炎好得多,像其他病毒性疾病一样,可能发生类感染型或感染后型脑炎,但非常少见。其他少见的表现有感染后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横贯性脊髓炎和多发性神经炎。
胰腺炎:到第1周末,少数病人有严重恶心,呕吐,腹痛,以上腹部最严重,提示有胰腺炎。症状1周左右消失,病人完全恢复。
其他并发症偶尔发生前列腺炎,肾炎,心肌炎,乳腺炎,多发性关节炎或泪腺炎。甲状腺和胸腺炎症可引起胸骨部位皮下组织水肿和肿胀,但此处水肿更多见是继发于颌下腺受累所致。
诊断
在流行时,典型病例很容易诊断,但散发病例发现较为困难。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采用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均可确诊,感染后常可产生针对可溶性(S)和病毒性(V)的抗体,可溶性抗体在感染后1周内升高并迅速降低,常在6~8个月后消失;病毒抗体一般比可溶性抗体晚出现,但下降缓慢,有一个平稳时期。偶尔一份血清标本也可以作出诊断,尤其是采用补体结合试验,证实有特异性的可溶性抗体时也可确立诊断。血清淀粉酶增高也有助于诊断,如有条件进行病毒学检查,从咽部,脑脊液有时从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腮腺炎引起的腮腺及其他唾液腺的肿胀需与其他情况相鉴别。沿着下颌骨排列的肿大的淋巴结可能会被误认为唾液腺肿胀。若脑炎为腮腺炎的唯一临床表现时,应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区别。
预防和预后
尽管有人在2周时腮腺炎复发,但若无并发症,则本病预后很好。青春期后的病人,腮腺炎可能会累及唾液腺以外的器官,其症状可在唾液腺受累之前,之后,或者与其同时出现,也可在无唾液腺受累的情况下发生。
病人隔离到腮腺肿胀消失。腮腺炎免疫球蛋白和免疫血清球蛋白不起预防作用。
主动免疫可选用腮腺炎病毒活疫苗。疫苗不会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并仅需注射1次。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对生后12~15个月的小儿注射一次,入学时或在初中时再加强一次。接触病原后接种疫苗不能防止发生腮腺炎。
治疗
治疗是对症性的。软食可以减轻咀嚼引起的疼痛。酸性物质(如柠檬汁,果汁)也可引起不适,应避免应用。对头痛和全身不适可适当使用镇痛药。
如果胰腺炎的恶心和呕吐严重,应停止经口喂养并通过静脉输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并发症也是对症治疗。有睾丸炎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使用阴囊托以减轻张力,应用冰袋冷敷常有助于解除疼痛。皮质类固醇药物可减轻急性睾丸炎的疼痛和肿胀,但通常不必使用此类药物。
《小儿腮腺炎的症状和体征》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18837/
已有101+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