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五种亲子关系害苦孩子
溺爱型
任性自私不礼貌
阳阳是家里的小皇帝,从生下来起一家人都围着他转。家里人想尽办法让他高兴,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归他一人享用,玩具、衣服要什么买什么。有一次,阳阳看上的电动玩具当时没有买,他便坐在地上又哭又闹,委屈得不得了!
像阳阳这样的孩子在中国并不少见,根据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的统计,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到70%—80%。溺爱型家庭里,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共爱一个孩子,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人形象的称为四二一综合征。
但是,这样的孩子习惯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别人,难以交到朋友,逐渐孤僻离群,遇到不满容易导致攻击报复等反社会行为。
针对溺爱的孩子,家长首先立即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则;其次,家庭里是非对错要分清,不能盲从孩子的行为;再次,教导和鼓励孩子用平等的心态和他人交往。
干涉型
缺乏主见难独立
贝贝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用管。吃什么穿什么,和谁玩儿,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现在,上初三了,父母担心他上网、早恋,每天都接送,出去玩一会儿就打个电话问问。贝贝觉得自己就是个电动娃娃,有苦没处说。
干涉型家庭是另一种常见的不良亲子关系,占30%—40%。家长出于一种保护的态度对待孩子,为了使孩子变得更好而细心照顾,尽量给予帮助和嘱咐。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的学习、健康、前途等过分担忧。
但是,由于过分保护,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习惯依赖父母,他们做事没有主见,犹豫不决。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沮丧,甚至焦虑不安。此外,这样的孩子到青春期容易出现对抗行为,对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故意反着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对此,第一,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孩子信任,让孩子有机会为自己负责。可以让孩子适当吃点苦。第二,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家长要逐渐放手,不断调整亲子关系,制定适合孩子情况的发展目标。第三,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要懂得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做决定的机会。
期待型
胆小畏缩少自信
小楠从小就听到妈妈在耳边说你是妈妈的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弥补妈妈的遗憾、妈妈一辈子的心愿就寄托在你身上……现在,一到大考的时候,小楠就特别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甚至睡不着觉,眼前老是出现妈妈期待的眼神。
中国父母往往对孩子以支配的方式进行教育,称为期待型亲子关系。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夙愿、希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忽视子女的能力与性格,希望孩子完全遵从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做。
用过高的期望要求和监督孩子,孩子容易变得敏感,性格胆小畏缩,缺乏自信,独立性差,做事缺乏主动性,不善与人交往。他们情绪不稳定、易自卑,严重时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针对这样的家庭,第一,家长不要以大人的尺度去衡量孩子,用成人的眼光给孩子制定目标;第二,不要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心愿的法宝,让孩子自己决定人生;第三,不要使用下命令的方法教育,而要用沟通、引导的方法和孩子交流。
矛盾型
逆反焦虑易强迫
乐乐爱爸爸也爱妈妈,但他有时候觉得左右为难。为他报什么培训班,爸爸妈妈已经吵了好几次了。爸爸说考80分去游乐园,妈妈偏说考90分去才游乐园。该听谁的好?
矛盾型的家庭,常表现为对孩子的管教态度缺乏一致性,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也是矛盾的一种表现,例如父亲严厉,而母亲放纵,父亲斥责子女时,母亲却来阻止。
大多数的中GJ庭中,母亲负担更多的教养孩子的责任,对细节更为关注,对孩子的要求也更严格;父亲则相对宽松。因此,多数孩子抱怨妈妈很烦,太唠叨,产生逆反心理。但是,长期的不一致态度,孩子无所适从,做事难以决定,时间长了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强迫症状。
对此,首先,父母双方都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统一教育目标和计划,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保持一致;其次,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要有一贯性,不能自相矛盾;最后,不要将家庭的纷争、摩擦、矛盾迁移到孩子身上。
忽视型
消极冷漠爱自闭
小欣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了,她跟着爸爸一起生活。小欣的眼里,爸爸每天都忙着工作、应酬、赚钱,几乎没和她说过一句心里话,这让小欣变得孤独敏感。
在国际会议上,瑞典的心理学家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研究者通过对239名孩子进行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离婚对孩子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心理影响。在单亲家庭里,很容易出现忽视型亲子关系。这主要表现为家长 感情冷漠,与孩子很少沟通,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此外,忽视还可能表现为对孩子体罚、虐待、威胁等。
这种家庭只养不教,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交上朋友。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敌对心理,甚至受到不良社会团伙的引诱,成为问题儿童或青少年。
针对这种家庭,首先家长要把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纳入日程,利用吃饭时间、睡前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谈谈自己的见闻;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孩子的集体活动;再次,家长要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咨询心理或精神科医生。
《注意!五种亲子关系害苦孩子》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2271/
已有101+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