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几支少数民族最后改姓王
王当然是个大姓,我们都知道它在百家姓当中排名第八,它的来源也是非常复杂的。那么在历史上有哪几支少数民族最后是改姓王的呢?今天为您揭晓!
少数民族改姓王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为王氏。隋唐之际羌族钳耳宗、钳耳干兄弟,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营州地区高丽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屡见不鲜。如《周书》卷二十《王盟传》记载: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旧唐书》卷一百一十《王思礼传》记载:王思礼,营州城傍高丽人也。同书卷一百六《王毛仲传》载,霍国公王毛仲本高丽人也。唐高宗总章元年(668)设立安东都护府,所辖回纥人中有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帐下,被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在与汉族交往中也有不少把姓氏改成王姓。契丹人建立辽国,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另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也有许多改姓王氏。
①、高丽人的后裔改姓王
王姓人在古代有一支源于东北的蓰王国,在北魏时被称为拓王氏,实际上是高丽人后裔。蓰王国今址不详,有人猜测就是乐浪郡附近(即今朝鲜平壤南)。拓王氏在隋唐以后便全部融入汉民族中。
②、鲜卑族后裔改姓王
古代河南洛阳的王姓人是可频氏改姓而来的,因洛阳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河南郡而得名;可频氏则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南北朝时期,由于魏孝文帝推行汉化,鲜卑族可频部落的人有不少人改姓王氏。当然,今天仍有以可频氏为姓的,但经过千余年的民族融合,他们的母族鲜卑族早已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他们也早已是汉族中的一员了。
③、乌桓族后裔改姓王
乌桓又称乌丸,是古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为躲避匈奴人的攻击,迁居到乌桓山一带(今属内蒙古),从此便以乌桓为名。汉初附匈奴,汉武帝以后归汉,汉末曹操时又迁其部落万余于中原,后来便融入各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
④、回纥族的后代有一部分改姓王
回纥族是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本是匈奴人的后裔,唐朝时在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上设置了军事性质的行政结构--安东都护府,职能相当于今天的沈阳军区,与回纥辖区比邻,回纥部有人归附安东都护府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在归属安东都护府的回纥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归顺朝廷,从此改姓王氏,更名为王五哥,子孙也因初起于安东都护府而称安东王氏,成为王姓诸望中的一大支派。
⑤、羌人钳耳氏改姓王
钳耳属西羌族中的虔仁种。羌族是一个与华夏族一样古老的民族,也是今天居住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和松潘县等地羌人的血缘先祖。在北朝、隋唐时期,有一支居住在华阴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东南朝邑镇),以冯翊为郡望的王姓人,自称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因初居钳茸一带(今无考)而姓钳耳氏,在北魏和隋朝两度改姓王氏。其实,他们是正宗的西羌族人后裔。
⑥、羯族的后裔改姓王
历史上鲜卑、匈奴、羯、氏、羌是十六国时期的五胡,羯就是五胡之一。据考证,羯人的成份很复杂,有很大的比例出于西域的少数民族。据《晋书-祖逖传》载,祖逖有一胡人奴仆,叫王安,祖逖 北伐走到雍丘时对王安说:你家在北方,你与石勒皆为羯人。我不少你一个仆人,你回家吧!便给他很多路费放他走了。因为西域胡人没有王姓,所以说王安的姓肯定是西域胡姓改过来的。
⑦、匈奴族的后代改姓王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早在战国时期就在燕、赵、秦以北地区游牧。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兵戎相见的战争,也有温情脉脉的和亲。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发生了大分裂,南匈奴南下归附汉朝,形成了匈奴与中原汉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三国西晋时期,大批匈奴人进一步南进中原,在与汉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人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姓王。
⑧、其它少数民族的后代改姓王
契丹族。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在唐和五代时期都地位显贵。至两宋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国,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女真族曾在两宋时期建立金朝。金朝皇族完颜氏在金亡国后也有改姓王的。宋以后,蒙古人、满人先后建立元朝和清朝。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不少蒙古人、满族人也改姓王氏。
杂姓王
王姓来源除前述各个起源外,还有由其他姓氏改姓、冒姓、换姓或赐姓而来。
改姓王氏有以下两种情况:一为复姓改单姓时改为王姓。如王子、王父等改为单姓王。二是自然改姓。如姓杨后改姓王等等。
冒姓指舍弃本姓而冒充他姓。如隋王世充本西域胡人,冒姓王氏。
换姓王氏的只有闽浙地区王、游、沈、叶是一家一例。
赐姓就是由皇帝赐给姓氏。例如,汉末王莽当政时,原燕王玄孙嘉因献符命,赐以王氏。
《历史上有哪几支少数民族最后改姓王》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243501/
已有101+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