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为什么敢称全球第一
导语:教育已经超越NOKIA,成为芬兰最热的品牌。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芬兰中学生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评价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芬兰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GJ。芬兰教育以平等和珍视每个孩子为最大特点,从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厘定教育理念与方法,根本目的是造就人格完善、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的公民。
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从2000年开始,普受国际社会重视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针对全球40余个GJ的中学生,进行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量计划。
截止到2009年,全世界有66个GJ或地区加入这个测评,中国香港、澳门和中国台北最早在2000年率先加入,中国大陆在2009年才被列入。自2000年起,陆续公布的三次评量报告,让芬兰这个看似不起眼仅有530万人口的小国,跃升国际媒体和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目光焦点,原因就在于芬兰学生的整体表现太出色了!
让美国教育者惊讶的是,美国虽然给学生布置了更多的作业,制定了更多的标准和规则,可美国学生的成绩在世界上只停留在C的水平上。芬兰青年们也像他们的美国同龄人一样,不限时上网,染头发,说话带脏字,喜欢说唱乐和重金属。但是九年级的芬兰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的分数上遥遥领先于美国学生,这也就为以后芬兰人成为世界最具创造力劳动者奠定了基础。
芬兰学生们不只在阅读、解决问题能力项目上的评比排行高居不下,在数学、自然科学等项目,也和大家习以为常认定数理能力比较强的亚洲学生旗鼓相当。更可贵的是,OECD评量计划的57个参与国的学生中,没有通过PISA测验的平均比例超过20%,但芬兰学生受测的失败率却不到5%!这种均衡的教学成果,不仅让学生得以在人文和数理两大范畴之间正常游走学习,还显示出城乡与贫富之间的教育资源与平等受教的差异相当之小!
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评量成就,让芬兰举世惊艳!
本来大家连芬兰在哪里都搞不清楚,突然吸引了世人的好奇目光;一连好几年,世界各国的大小参访团体蜂涌而入,一心想要了解芬兰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
一团接一团来参访,多到让芬兰教育机构应接不暇,其中来自西欧GJ像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瑞士,甚至像北欧邻居的冰岛、丹麦、挪威,以及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等等,都派了无数参访团来芬兰取经,更不用说来自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代表团了。
大家都急于想知道,芬兰是如何办到的!?
大家开始平心静气地思索,15岁的中学生要能达到良好的测试与评量成绩,需要从几岁开始打基础?若没有持续不断的良好教育,与老师长期、良性的启蒙与培养,怎么可能在一夕之间,就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呢?
只是,当所有来到芬兰的考察者,发现芬兰没有所谓的资优班(类似于大陆的快、实验班)、孩子满七岁才入学,学校没有制服、没有督学、毫不标榜精英培养、考试次数不多、学校不做排名、老师不作绩效考核等等,一一打破他们原先的看法,更加使他们好奇。
其实在芬兰,青春期的学生,从小学六年级起,女生们就开始化淡妆,涂睫毛膏或挑染头发,所有青少年们该有的青涩、自我,芬兰孩子都有。但师长却任其自然发展,没有人去刻意禁止、管制,反倒鼓励孩子们表现得落落大方,成熟自得。
这些年,我也从芬兰孩子们的身上听到、看到,也了解到他们喜欢看的许许多多美国电影、电视影集,喜欢听的流行歌曲,以及在他们中间风靡的流行服饰、电玩、网络、email等等,都青春十足得跟得上世界最新潮流。
然而,世界各国教育体系和师生群体所拥有的多种焦虑、竞逐,在芬兰却都归于最根本的人性化思维,以行之自然、不急不徐、不争不抢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基础教育。在芬兰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会去做无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所有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自我改进,提供日后成长的基础与学习能力进步的空间,从来就不是要挫折学生与老师的士气,和成为讥评他人落后、不长进的工具。
在报导中,引述了一句OECD派驻巴黎官员史来瑟先生的话:多数GJ的教育,就像是汽车工厂;但是在芬兰,老师却像是真正在开拓的创业家。
老师一样好:不用评比芬兰教育中一项最可贵之处,就是尽可能地不比较、不评分,对学生和老师都一样。在学校不给教师做无谓的评比与评分,不给老师打考核,没有督察,也没有评鉴报告。教育机构的官员们回答说:我们的老师,都是一样好!
所谓的老师一样好,就是在其养成教育中,拥有完整的教学能力训练。芬兰基础教育体系的教师,不仅拥有硕士学位,更在其教育领域学习中,发展出研究、教学与思考的多轨能力。他们相信评比与评分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扭曲与竞争,反而丧失了鼓励老师们自我充实、进修的本质与意义。而且,每个班级、每个孩子的状况都不尽相同,老师既然不能选择学生,就不需要强力去凸显自己的教学成果,再说,成果又如何能具体地被评估呢?
芬兰人还会反问:请问,对老师做评比的意义何在?
平等、品质、公平是芬兰教育中不断强调的。人人都应赋予相同的机会,但从不强调要赢在起跑点上!因为那只是跑百米的冲刺,而不是真实人生的马拉松;况且,谁要是在马拉松的起跑点上就争先要赢,那通常是最后的输家。
拉普兰大学教育系附属实验学校校长瓦菈能博士跟我说,我不需要去管老师,老师的教学如有任何的问题,最后一定都会反应到我这里来。如果我们去管老师,所有的表面功夫,又有谁不会做呢?你要什么数据,人家就给什么。你一来,人家就做个标准模样给你看。可是那有意义吗?对学生有益处吗?对整体教育进展有帮助吗?
当主管教育行政的机关,不做起跑点不公平的评鉴,而给予参与教育的校长、老师、学生同等的学习成长机会与动力养成,一起依照全国教育核心课程纲要,自行订立自己的教学目标与希望达成的效果,无形中反而更符合人性的平衡价值。
这个想法确实很芬兰,让习惯于评比的亚洲社会乃至美国教育体制,对于芬兰的表现和基本理念都相当惊艳。
当整个社会从小到大都在比,从学业成绩、工作绩效、职场成就等等无所不比,不管资源与人员配置是否不同,就大家搅在一起地去比成效、打考核,丧失的不再只是人心的良善与互助,更让长期社会发展趋向狭窄的功利与恶质竞争。乍看之下看似公平的能力表现评核制度,仔细推敲其实处处有着明显的不公平。
可是,难道芬兰老师的教学成果和是否适任等等疑问,就没有任何的评估方式吗?当然有!
老师一年之中会与校长一起讨论好几回,老师不仅自行订出一整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还要规划下一阶段或明年的教学计划要如何达成,总结去年之中最令自己满意的教学成绩是什么,为什么会让自己满意或不满意?校长和老师一起以每个人不同的条件与情况去评估,这就是一种对自我期许的鼓励。让老师自己找到生涯规划的真谛,找到自我成长、策励的动力。
显然,芬兰体制评比老师的方式与评估孩子的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评比孩子的模式是考试和分数制,对老师的评比也是绩效挂帅;最后,总是有老师和学生为了分数和考核不择手段,扭曲了多少原先对这份工作与学习有热情、有理想、有抱负的老师和孩子们。
《芬兰教育为什么敢称全球第一》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26104/
已有101+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