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民俗民风 惊蛰节气特点和风俗
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三,也被称为启蛰,惊蛰代表了自然万物生长,惊蛰到来也意味着气温回暖,万物生机盎然,惊蛰在农耕上有着重要意义,惊蛰的到来,也说明了一年的春耕就此要开始,接下来是小编准备的惊蛰节气特点和风俗的内容,感兴趣就一起来看看吧。
【惊蛰节气的民俗民风】
惊蛰节气的特点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时至惊蛰,气温开始逐渐回暖,大部分的地区的降水量都有所增加。而惊蛰节气还有惊蛰吃梨、打小人、去晦气等传统习俗,吃梨是因为梨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食用后能够起到滋养作用;而打小人是为了祈求新年事事如意,一切顺利。
惊蛰节气是在每年公历的3月5日至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由于惊蛰节气时,自然生物的生长,会受到节律变化而产生影响,从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因此该节气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农民是非常重视惊蛰节气的,并将其视为春耕的开始。
另外,从我国各地的自然气候观察,惊蛰节气的春雷仅与部分南方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大部分地区只是出现气温回暖、频繁降水的现象。
惊蛰的民俗民风
1、吃梨
惊蛰节气其实是会有吃梨的风俗,在这个节气中会感到比较干燥,很容易让人身体变得很干,所以需要吃梨,这也是一种养生的方式。
2、蒙鼓皮
惊蛰节气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响雷,这个由来其实是一个比较具有奇幻色彩的事情,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个习俗也被流传下来,但不是每个地区都有这个习俗,只有少量地区还保留着这个习俗。
3、打小人
在惊蛰节气的时候,有一些地区,比如香港、澳门会有打小人的习俗,这里说的小人其实就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这个习俗也是带着大家的期望,希望在来年不会遇到一些小人,希望自己在来年一切顺利。
【惊蛰节气特点和风俗】
1、气温回升很快
惊蛰一般都在每年的公历的三月初,这个时间的气温实际上是比较不稳定的,因为回升得特别快,但是偶尔又会出现降温的情况,因此在惊蛰的阶段里气温比较不稳定,特别是昼夜温差比较大,那么大家就要做好一定的防御措施,避免生病感冒了。
2、雷雨天气增多
进入惊蛰后,不仅雨水开始增多,雷响也不断,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春雷,民间谚语云: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因此,如果我们在惊蛰的时候的天气雨水多实际是比较好的预兆哦。
3、病虫多发
刚刚前面说了,惊蛰的春雷多,那么我们又有一句俗话说春雷响,万物长,万物复苏的同时也包括了那些会祸害庄家的病虫也在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天气的回温,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对于庄家来说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防护啦。
惊蛰节气的风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吃炒豆
春雷惊百虫,据说可以用噼里啪啦的炒豆声音吓走害虫,保护庄稼,保全一年的好收成。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3、吃烙饼
惊蛰的节气一到,农民一年的春耕准备就从这里开始。这是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例如,在笔者居住的地区,惊蛰时,人们习惯用小麦粉烤各种各样的年糕,祝今年粮食大丰收。
《惊蛰节气的民俗民风 惊蛰节气特点和风俗》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261837/
已有101+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