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教育
教育之于家长,是孩子尚未出生就开始议论的话题,恨不能孩子一出生就学这个学那个,我家孩子会背唐诗、会认字、会数数,这是家长们经常让孩子展示的本领,就是从亲子班回家后家长问的第一句话仍然是今天学到什么了?来作为衡量孩子有无收获的指标,家长们把婴幼儿的学习界定为学业的学习,到了大班更是越演越烈,如果这个幼儿园没有布置家庭作业家长就认为这个园不行,不教认字、不教汉语拼音,逼迫着一些幼儿园不得不教孩子进行超前学习。 事实上,过分的早期开发和早期教育会妨碍儿童的正常发展。这里所说的过分,有两层含义:一是超前,认为早期开发,越早越好;二是超量,认为早期学习,学得越多越好。儿童心理学家Elkind曾指出:过早的正规教育,过于匆忙地催促儿童成长,实际上会将儿童置于短期或长期的危险之中,短期的危险包括对学习的焦虑与恐惧、疲劳、缺乏爱好、效率低,最后导致心理特别是情感失调,长期的危害包括厌学、学习动机降低、无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干扰自我指导的学习,习得性无助等等。从一个更为广阔的意义上讲,儿童成长得太快,他们的心理过早地结构化、定向化,也就不可能为进一步的发展留下空间。孩子的学习是在兴趣使然的状态下发生,因为好奇、因为有兴趣,随之才发生学习、探究。而不是死记硬背、完成某些作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睿智地指出,我们可以设想,儿童的慢速发展也许有利于今后更大的发展。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我们不能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的割裂开来谈教育,应该是养中带教,把会穿衣、会吃饭、会入厕等等的一系列生存能力的培养视为教育,比如在家庭中就拿剥水果皮认来说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在每一个家庭里落实起来就很难了。家长们认为这不是教育,也没有培养什么能力,帮孩子剥水果皮理所当然。这样的态度当然会导致一帮到底,不考虑当孩子没有耐心剥或剥的方法不对时应该怎样支持和引导。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只装进了瓶子里三颗珠子(别的孩子装进去了五颗珠子)而焦虑孩子的小肌肉发展迟缓,可在生活中这些实实际际的小事情中,却看不到孩子小肌肉的发展,看不到教育。就算我们训练孩子装进瓶子里五颗珠子,面对水果皮还是不会剥,只是抠,那我们的这个小肌肉训练还有什么价值呢?依赖别人的意识就是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惯出来的,要想培养孩子生存的能力就得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要不要自己剥水果皮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态度,家长在处理孩子遇到的问题时不要把它简单地认为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应该教给孩子怎么样观察和处理问题,这样的学习是在不断的尝试、误试中了解事物,是有生命力的是鲜活的学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生活处处有教育》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26415/
已有101+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