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韦的历史名人

更新于:2020-04-05 12:56:28

我国韦姓历史悠久,名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韦姓历代名人169名,占总名人数的0.3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三位;韦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6%,排在并列第六十三位;韦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二十四位;韦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9%,排在第九十二位。下面小编来盘点一下韦姓的历史名人。

姓韦的名人有哪些

韦遐

初为韦方国(湋川(今陕西扶风县))国君。周武王伐纣时,韦遐带军从征,灭商有功。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韦为伯国,迁于故国地韦(今河南滑县),称“韦伯国”,国君韦遐,也随之称“韦伯遐”。约于西周末或春秋初,韦国亡,余民迁居彭城(今江苏徐州)”。

韦孟

(约前228—前156年)西汉初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诗人,韦伯遐之第24代孙。在世时代约自秦始皇帝中期,至汉景帝初年间。秦时政治苛暴,孟躬耕不仕。韦孟傅楚王三代,亦通《诗》,传为家学。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高帝废楚王韩信为淮阴侯,封同父弟交于楚为楚元王,以孟为其传。自后又传元王子夷王刘郢客及孙刘戊。戊荒淫无道,在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因被削王,与吴王刘濞通谋作乱,次年事败自杀。韦孟在刘戊乱前作诗讽谏,不从,孟辞官举家东迁至邹(今山东邹城),此时他仍怀念先生旧恩,不胜依恋,作诗述怀。后逝于邹。据史书记载,他精于鲁诗,他的子孙传到韦贤,五世都是邹、鲁的大儒,当时,为诗并有韦氏之学,足见韦氏一门诗学的造诣之高。韦孟诗仅存《讽谏诗》、《在邹诗》两首四言长诗。前者用以谏王,后者用以述志,如并合起来,也可以当作他的自叙诗。诗体为四言,中正和平,不失诗人温柔敦之旨。或云:此二诗系其子孙好事述先人之类志而作。(见《汉书韦贤传》)

韦贤

(约前148—前67),字长孺,西汉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韦孟第5代孙。被召而举家迁入长安(今西安未央区)做官。性质朴,善求学,精通《诗》、《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以经书致仕,征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授昭帝《诗》,迁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汉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徙为长信少府。以为人主师,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代蔡义为丞相,封爵扶风侯,享始平(今陕西兴平)食邑700户,赐宅第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平陵乡大王村)。从此,韦贤家族成为平陵荣贵门第。为相五岁,多恩,公元前69年以老病辞官,赏百斤黄金。卒谥“节侯”。从韦贤起,汉代始有丞相致仕制度。韦贤有四个儿子,三人为官。汉元帝时,拜韦玄成(贤之小儿子)为丞相,封于京兆杜陵(今三兆村南),家遂迁此,其长兄韦方山、二兄韦弘两家留居平陵,后世不显贵。杜陵玄成的子孙世代相传,累分立为数十家,成为大宗族,向全国迁徙。死后陪葬于平陵(汉昭帝刘弗之陵)。

韦方山

西汉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韦贤长子曾为高寝令,早丧,后世不显贵。

韦为宏

西汉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韦贤次子。官至东海太守,后世不显贵。

韦玄成

(?—前36年),字少翁,西汉时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三兆村南)人。韦贤第四子,位至丞相。少好学,明于诗、论语。谦逊侠士,尤敬贫贱以父任为郎,常侍骑又以明经擢谏大夫,迁大河都尉。徙为太子太傅。父贤死,玄成佯狂让爵于兄。朝议高其节。拜河南太守,御史大夫薛君免,为御史大夫。于丞相乞骸骨免,而为丞相,因封故邑为扶阳侯,而后失之列侯;复自游宦而起,至丞相。元帝永光初,(公元前43年)遂继父相位,封侯,封于杜陵(今三兆村南),家遂迁此。父子俱为丞相,世间美之。因此,邹鲁为之谚云:“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而文采过之。卒于汉元帝建昭三年,谥工候。玄成好为四言诗,著有《自劾》及《戒是示子孙》二首。(见《前汉书》本传)有集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韦昭

(204-273)(《三国志》作韦曜,因避晋帝讳改)字弘嗣,三国吴郡云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为当时著名学者。少好学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尝承令作《博弈论》,(见《三国吴志》本传及《文选》)为时所称。孙亮时,为太史令,与华核、薛莹等同撰《吴书》。公元258年,孙琳废孙亮,立孙休为吴国皇帝,改年号永安,昭立五经博士而创设国学,开南京设GJ中央学府之始,为古代南京大学之起源;官拜中书郎,出任博士祭酒,校定群书,掌管国子学。公元264年孙休亡,孙皓即位,昭封高陵亭侯,担任中书仆射、侍中,领左国史。昭屡忤其意,卒下狱杀之。昭会注《孝经》、《论语》及《国语》,著《洞记》、《官职训》、《辩释名》等。陈寿《三国志·吴书》的参考来源就是韦昭的《吴书》。

韦叟

晋陵(今江苏省常州)人,南朝镇军将军。善相术,初给还未做上皇帝的宋武帝刘裕看相,裕问其能否得州官。韦叟当众人面说可为州刺史,暗中又悄悄告诉宋武帝说:“君相贵不可言”。刘裕本来就有心造反,听了这话当然心领神会,“若成,当为司马”,后武帝举事成,韦叟果然做了镇军将军。

韦子粲

北朝齐人,官任豫州(今属河南省)刺史。

韦睿

(442—520年),字怀文,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齐末为上庸太守,南朝梁武帝时任豫州刺史、雍州刺史、护军将军等职。因其多次率军大败北魏军,被魏人称为“韦虎”。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指挥果断,谋略过人。被誉为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

韦元恢

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人,北朝北魏东海太守韦合宗之子。任职北魏绿州刺史。北魏孝明帝(516-528在位)时值刺史元法僧据州外叛,元恢招聚同志潜规克复,事泄,为法僧所害,时人伤惜之。

韦孝宽

(509年-580年),名叔裕,字孝宽,陕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南)人。北周太傅,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战略家。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升迁,后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派他镇守东西外交界的军事要地玉璧(今山西稷山附近),大统十二年(546年)东魏高欢率大军进攻包围玉璧,韦孝宽军力为劣势,但运用地形和战术守城,高欢运用各种战术攻城皆不克,东魏军围城五十余日,兵力损失惨重,最后退兵,高欢回师后病死。玉璧之战为东、西魏实力消长的关键战之一,原本较弱小的西魏,经此战后粉碎东魏想要灭亡西魏的企图。577年北周武帝接受韦孝宽的建议,成功打败北齐,统一北方。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破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韦节

隋炀帝时任御史职,曾出使西域,归后著有《西蕃记》一书。

韦衮

隋代京兆长安人。隋文帝开皇年间,以屡立战功升任左卫中郎将。

韦桃符

隋代京兆长安人。初为韦衮仆人。桃符除侍候韦衮外,并从其习武,胆大勇敢,又有谋略。韦衮每奉命出征,桃符都跟随,每战都出生入死护韦衮,在敌阵中横冲直闯,无人能敌,人称飞虎将。韦衮视桃符为亲子,向隋文帝表奏其功,释去奴隶身份,成为自由民,又在杜陵一带赐其田、宅,助其娶妻成家。桃符成家立业后,感恩韦衮,宰杀黄公牛奉献给韦衮,并向故主人求得赐姓。他的儿女由此姓韦。韦桃符后成为杜陵富豪,后代至唐中宗时还出了韦皇后,宰相韦温及诸驸马,显赫无比。

韦总

唐太宗韦贵妃之祖父,官至北周骠骑大将军。

韦园成

北周太傅韦孝宽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韦总之长子,韦贵妃珪之父。官至隋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

韦匡伯

(573—617),是韦总的次子,韦园成之弟。韦尼子之父,贵妃韦珪的叔父。在隋朝时为尚衣奉御、舒国公。

韦圆照

韦总的第三子、韦氏姐妹的叔父。尚隋丰宁公主杨静徽驸马都尉。

韦思言

韦匡伯长字,韦尼子长兄。

韦思齐

韦匡伯次字,韦尼子次兄。

韦思仁

韦匡伯三字,韦尼子三兄。

韦贵妃

(597年-665年),名珪,表字泽,京兆杜陵县人。仅次于皇后的“四夫人”(正一品)之首。她是北周太傅韦孝宽的曾孙女,北周骠骑大将军韦总的孙女、隋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韦圆成的女儿。先嫁隋朝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二人之女就是定襄县主(阿史那忠的夫人)。李珉死后,韦贵妃再嫁李世民,生十王子李慎(纪王),650年,立为纪国太妃,死后陪葬昭陵。

韦尼子

(607年—656年),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太宗昭容(正二品),可能初嫁王玄应,武德四年入秦王府。其曾祖父为韦孝宽,祖父为韦总。她的父亲韦匡伯是韦总的次子,即为贵妃韦珪的叔父。韦尼子是韦贵妃的堂妹。死后追封正一品。

韦挺

雍州万年人。隋民部尚书韦冲之子,唐高祖平京师,署陇西公府祭酒。贞观朝历吏部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封扶阳县男,贬象州刺史,卒年五十八。韦挺,小时与隐太子建成关系不错。后因事与杜淹、王珪都流放越巂。太宗进入东宫后,征拜他为主爵郎中。贞观初年,王珪几次举荐他,于是迁为尚书右丞。拜御史大夫等。太宗将韦挺女儿许配给了齐王李祐为妃子。韦经常与房玄龄、王珪、魏征、戴胄等一起当顾问,参议政事。不久改授银青光禄大夫,行黄门侍郎,兼魏王府事。当时李泰受宠,太子承乾过失较多,太宗稍有废立的想法。中书侍郎杜正伦以漏泄宫中禁语被贬。当时,韦挺也参预了李泰的一些事。太宗对他说:“我已贬了杜正伦,不忍心将爱卿置于法律下”。于是原谅了他。不久迁为太常卿。

韦弘机

京兆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弘机仕贞观时为左千牛胄曹参军,使西突厥,册拜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叛,道梗,三年不得归。裂裾录所过诸国风俗、物产,为《西征记》。比还,太宗问外国事,即上其书。帝大悦,擢朝散大夫。累迁殿中监。显庆中,为檀州刺史,以边人陋僻,不知文儒贵,乃脩学官,画孔子、七十二子、汉晋名儒象,自为赞,敦劝生徒,繇是大化。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宦者犯法,杖乃奏,帝嗟赏,赐绢五十匹,曰:“后有犯,治之,毋奏”。迁司农卿。任司农卿兼将作监,为唐高宗建造了上阳,宿羽,高山等离宫。上阳宫位于洛阳,四面彼临洛水,谷水,皇家禁苑和宫城,其正门正殿皆东向,临洛水作横亘一里长的长廊,并作虹桥跨洛水与西上阳宫相连。宿羽宫和高山宫亦辉煌壮丽,承高临深,有眺望之美。因宫室过于壮丽,被指责为诱导皇帝弃俭从奢,获罪丢官。但其在建筑艺术上的贡献却不应被埋没。如临洛水作长廊是园林建筑艺术手法的发展,宿羽,高山宫则体现了建筑与自然地形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

韦庆嗣

韦正矩之父。官至彭城郡公。

韦正矩

(?-663年),或作韦政举,唐朝太子(李建成)家令、彭城郡公韦庆嗣的儿子,属于韦氏的东眷房。驸马长孙诠被杀后,在东阳公主的推荐下尚唐太宗最幼女新城公主。史称韦正矩“遇主不以礼”,龙朔三年(663年)三月,使新城公主暴薨,唐高宗将韦正矩杀死,流放他一族,按皇后的礼节把新城公主陪葬昭陵。不过,之后唐高宗又允许韦正矩与公主合葬,韦正矩的墓碑存至宋代。

韦思安

雍州(今陕西西安)人。唐朝驸马,出身雍州韦氏,即后来的京兆韦氏,官至岚州(今山西岚县)刺史,尚唐太宗第十三女晋安公主,与公主陪葬昭陵。

韦肇

唐代京兆人。韦贯之之父。唐穆宗朝官至吏部侍郎。

韦绶

唐代京兆人。韦肇之子,韦贯之兄。以散骑常侍致仕,德宗朝翰林学士。有《郡治楼望黄山》一首传于世。郡斋北望春光好,平楚无云秋望宽。清气爽时尘外见,碧飞飞处静中看。争高千仞山皆让,并秀三峰色也寒。莫怪寓名同岳号,暂图瞻眺近长安。(参看《石门岩志》)

韦贯之

名纯,唐代京兆人。韦绶之弟,唐宪宗朝宰相。避宪宗讳以字行。武元衡与韦贯之同年举进士。唐德宗贞元初登贤良科,授校书郎。武拜门下侍郎,韦罢长安尉,赴选,元衡以为万年丞。过堂日,元衡谢曰:“某与先辈同年及第,元衡遭逢,滥居此地。使先辈未离尘土,元衡之罪也”。贯之呜咽流涕而退。后数月,除补阙。是年,元衡帅西川。顺宗永贞时累迁尚书右丞,宪宗时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贯之同日宣制(出《续定命录》)。迁中书侍郎,罢为吏部侍郎,穆宗朝为工部尚书。卒年六十二,赠右仆射,谥曰贞,后更谥曰文。

韦温

字宏育,唐代京兆人。韦皇后从兄。年十一举两经及第。以书判拔萃补校书郎,累迁尚书右丞,出为陕虢观察使。武宗立,召拜吏部侍郎,出为宣歙观察使。卒年五十八。赠工部尚书,谥曰孝。

姓韦的历史名人》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68613/